总有一句话能表达出你此刻的心情,无论是开心还是伤感的。
当前位置:九九语录网 伤感语录内容页

快手视频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(精选99句)

2022-12-02 22:03:07 伤感语录 访问手机版

快手视频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(精选99句)

1、吃虱子留后腿——小气

2、字是黑狗,越描越丑。

3、小蚕吃桑叶——星半点

4、刀砍大海水——难舍难分

5、掏了肚的鱼——全无心肝

6、猪胆包黄连——苦中有甜

7、看戏有哭有笑——动了心

8、麻雀打鼓——跳(调)皮

9、戏台上起年号——称王称霸

10、稿子写到纸边上——不够格

11、脑袋上刷糨糊——糊涂透顶

12、草地上的蘑菇——独根独苗

13、见人先作揖——礼多人不怪

14、跟狐狸情节亲——惹祸上身

15、马脖子上的铜铃——叮当响

16、放下笛子拿二胡——能吹会拉

17、没牙老婆吃胡豆——软磨硬泡

18、丝瓜藤牵在桃树上——专靠巴结

19、沸腾的开水——响(想)得厉害

20、黄毛娃娃坐上席——人小辈分大

21、吃了抄手(馄饨)吃馄饨——码事

22、钓鱼有三得:跑得、等得、饿得。

23、麦克风前吹喇叭——里外响(想)

24、水里捞月亮见“井底捞明月”。

25、水上的鸳鸯———刻也不离开;形影

26、老太婆喂公鸡——不捡蛋(不简单)

27、二则二,一则一见“一是二是二”。

28、甩袖子(惯)形容什么也不管不顾。

29、哪块黄土不埋人见“何处黄土不埋人”。

30、露马脚(惯)比喻隐瞒着的事露出了痕迹。

31、老鼠踩响夹——不该走这一步(夹:灭鼠工具)

32、尿不到一个壶里(惯)比喻合不来,不能合作共事。

33、两边倒(惯)指没有主见,对两边的意见都随声附和。

34、放火自烧身(惯)比喻本想谋害他人,最终却害了自己。

35、女子无夫身无主见“男子无妻财无主,妇女无夫身落空”。

36、一言抄百总(惯)一句话总括所有内容。犹言“总而言之”。

37、吃笋子剥皮——一层层来(歇)比喻做事不慌忙,一步步来。

38、黄鼠狼给鸡拜年——不安好心;不怀好意;没安好心;没有什么好心眼

39、张公帽儿李公戴(惯)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。 也作“张冠李戴”。

40、钻死胡同(惯)死胡同:走不通的胡同。形容人固执,认死理,不知变通。

41、欲多伤神,财多累身(谚)贪欲多损伤精神,财物多累坏身心。诫人清心寡欲。

42、半天云中跑马——露了马脚(歇)本指露出马的脚,转指暴露出破绽,或泄露了机密。

43、拐驴对破磨(惯)拐:腿或脚有毛病,走路时身体不稳。比喻双方都不好,正好相配。

44、转不过弯来(惯)比喻想不通,思想上转变不过来。 也作转不过磨盘来。 转不过轴来。

45、我吃饭的时候直掉米粒,妈妈说:“你下巴上有洞啊,怎么一个劲儿漏饭?”(河北·新乐)

46、有车就有辙,有树就有影(谚)有车在前边行,后边就会有碾出的车辙;有树长得高大,

47、得趣便抽身(谚)事情做到满意处,就应当收身止步,不可贪得无厌。指凡事要适可而止。

48、单面鼓一面锣释义:比喻独自发号施令。例句:你徐某得意,一人号令大家听令。喜欢单面鼓一面锣。

49、歪锅配偏灶——一套配一套(歇)指有突出缺点或毛病的人搭配在一起。多指男女婚配。含讥讽意味。

50、看人下菜碟儿(惯)比喻根据不同人不同的身份、地位来分别对待。 也作看客下菜碟。 见人下菜碟儿。

51、交人交心,浇树浇根(谚)指和人交往,贵在交心,这道理就像浇树要把水浇到根上才能枝繁叶茂一样。

52、没心没肺直肠子谓人思想简单,直率。《1983年佳作 集》:“这闺女是个没心没肺直肠子,待人挺实落。”

53、吃饭的时候,碗里还剩一点饭,我不想再吃了。爸爸对我说:“一把草撑死一条牛啊?吃掉!”(湖南·衡阳)

54、小莉买衣服从不挑选,拿着哪件就是哪件。***妈说:“人家买个烧饼还捏捏厚薄呢,你倒大方。”(安徽·庐江)

55、三天两后晌(惯)晌:一天内的一段时间。形容很短的时间。 也作三天两晚上。 三天两早上。 三早起两晚晌。

56、走麦城(惯)《三国演义》中描述,刘备大将关羽败走麦城,被孙权杀害。比喻英雄人物遭到失败。 也泛指失败。

57、有千年产,没千年主(谚)有千百年不变的产业,却没有干百年不更换的主人。指财产是长久的,主人却是会变换的。

58、虎心隔毛翼,人心隔肚皮(谚)虎的心,隔着皮毛看不见;人的心,隔着肚皮也看不见。指人心的善恶好坏难以猜测。

59、车走车路,马走马路(谚)车和马各走各的路,互不碰撞。比喻人事上各行其是,互不相干。也比喻做事各有各的门路。

60、按牛头吃不得草强制无效。明代《石点头》:“众友不知 文子一诺无辞,一发不忿,毕竟按牛头吃不得草,无可奈 何。”

61、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(谚)无门:没有门径。指祸或福的到来,是人自身招引的。 也作祸福无门皆自取。 祸福无门人自攀。

62、我偷花了家里五元钱,爸爸知道了问我,我支支吾吾。爷爷在一旁说:“大胆说吧,别鲤鱼喝水,吞吞吐吐的。”(山西·平陆)

63、每当我帮爷爷倒完茶,捶完背,端来洗脚水,爷爷便笑着对我说:“娃娃勤,爱死人;娃娃懒,狼啃脖子没人管。”(甘肃·敦煌)

64、火大无湿柴(谚)指火势大了,湿柴也能燃烧得很旺。比喻人多力量大,有气势,就不怕困难多,任务重。 也作“旺火没湿柴”。

65、狼上狗不上比喻不齐心,行动不一致。姚雪垠《李自 成》:“官军虽说人多,一到打起硬仗时,狼上狗不上,有几个 真心卖命的?”

66、我一外出就乱花钱,爸爸说:“积钱就如针挑土,花钱好比浪冲沙。你这样大手大脚的,就是有座金山也会被你花光的。”(四川·石渠)

67、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难找,偶然得之,幸运。 鲁迅《朝花夕拾》:“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。药 引寻到了。”

68、不敢说半个不字绝对不敢反对,不敢违拗。《台湾乡土 作家选集》:“这样干,无论是怎样坏的家伙,也要被你弄得 不敢说一个不字。”

69、皮笑肉不笑假装笑脸。袁静孔厥《新儿女英雄传》:“第 二次过堂,何世雄还是皮笑肉不笑的说:‘杨小梅,怎么样? 憋闷得慌吧?”’

70、 小骂大帮忙在小的方面批评指责,貌似公正,实际上是 为了维护大的利益。《汪精卫的末日》:“这叫小骂大帮忙, 校长是可以理解的。”

71、人心都是肉长的释义:借指人都是有感情的。例句:人心都是肉长的,唐二古怪本来就是个软心肠的人,他从地上搀起了娥眉,颤声问道……

72、喇叭是铜锅是铁(谚)喇叭是铜打造的,饭锅是铁铸成的,喇叭和饭锅不是一路货。比喻人和人不一样,各有自己的长处,也各有自己的短项。

73、奶奶店铺里的糖果总比邻家的几个摊位卖得好,一说起经验来奶奶就自豪地说:“有花自来香,好货客满堂。我卖的都是正牌真货呀!”(河南·南阳)

74、小军学习很马虎,作业也常常是抄袭别人的。爸爸知道后,严厉地说:“地不可不种,心不可不用。再这样下去,当心你的脑子要生锈!”(广西·南宁)

75、敌强用智,敌弱用势(谚)如果敌人强大,就用智谋取胜;如果敌人弱小,就用强力征服。指或用智,或用势,不能死守一法,要视敌方的强弱而定。

76、吐口唾沫是个钉儿(惯)比喻守信用,说话算数。也形容人霸道,说出话来别人必须照办。 也作吐口唾沫都是钉。 吐唾沫落地是钉。 一口唾沫一个钉。

77、躲脱不是祸,是祸躲不脱释义:祸害要来,无法躲过去,只有大胆地迎接它。例句:“躲脱不是祸,是祸躲不脱。”她决定违背男人的劝告,回到芙蓉镇上去。

78、大姐做鞋,二姐有样(谚)大姐做好鞋,二姐就有样可学着去做。 指前人做出榜样,后人跟着学。也指前人取得经验教训,可供后人借鉴。 也作“大姐做鞋,二姐照样”。

79、干活休息时,大家谈起了弟兄几人中,常常会有一个不争气的,并且还举了一些例子。张大爷结语似的说:“‘三斑出一鹞,三虎出一豹’,看来是很有道理的。”(河南·西平)

80、妹妹写作文爱用“美词儿”。妈妈批评说:“你这是丑大嫂穿花衣,里三层外三层,层层丑。”在一旁的爷爷大笑不止,也说:“在马屎蛋上绣花,怎么能绣得好?”(湖南·邵阳)

81、胆是吓大的,力是压大的(谚)胆量是在承受惊吓的过程中逐步变大的,力量是在承受压力的环境中不断增强的。指人的胆量和力量,都不是先天带来的,而是后天锻炼出来的。

82、封山不育林,等于白费神(谚)封山:禁止在山上牧放、采伐、烧荒等。育林:种植、护理林木。只知封山,不知育林,山林仍然不能发展。指要发展山林,就必须封山与育林并举。

83、不暗不聋,不成姑公(谚)喑(yIn):哑。姑公:婆婆与公公。指不会装聋作哑,就当不了公婆。也泛指当家人就得要装得糊涂些。 也作不痴不聋,不做家翁。 不痴不聋,不作阿家阿翁。

84、说到曹操,曹操就到曹操多疑,谁谈论曹操,曹操就来 到。借指说到谁,谁正好来了。茅盾《子夜》:“说起曹操,曹 操就到,怎么你们大学教授也逛夜总会来了?明天我登你 的报!”

85、 风马牛干部即刮共产风、拍马屁、吹牛的干部。张涛之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》:“这几年提拔了一批刮风、拍马、吹 牛的干部——风马牛干部,不但自己说假话,还逼着群众大 说假话。”

86、人心隔肚皮,虎心隔毛翼释义:比喻人心难测,要真正了解很不容易。例句:现在是革命时代,只讲干革命不讲打天下,但是人心隔肚皮,虎心隔毛翼,真正的革命派当然很多,假革命准又能保其无?

87、麦收八十三场雨(谚)八十三:农历的八月、十月和三月。八月有场好雨,保证种好;十月有场好雨,麦根扎牢;三月有场好雨,颗粒饱满。指农历八月、十月、三月各有一场好雨,就能保证麦子丰收。

88、 身在蕾营心在汉关云长在曹操营中时,心里总想回到 刘备那儿去。借指表面上为一方工作,实际上为另一方着 想。古华《浮屠岭》:“富滩虽说是你娘家,可你身在曹营心 在汉!这三国里的话你懂不懂?”

89、难家不会,会家不难(谚)同一件事,让外行去做,就很犯难;让内行去做,就得心应手。指做事的难易不是绝对的,关键在于懂行。 也作难者不会,会者不难。 难了不会,会了不难。 会家不难,难家不会。

90、猪八戒摔耙子,不侍候候、猴谐音。猪八戒不满意孙悟 空(孙猴子),摔耙子以示不干。现多用来表示恼火,不愿交 往。马加《北国风云录》:“本来想说此处不留爷,还有留爷 处,却顺嘴溜说:到时候猪八戒摔耙子,不侍候这个猴。”

91、 寒天饮冷水,点点记心头三九天最冷,谓感受深切,牢记 在心。或说:寒冬腊月喝凉水,点点滴滴在心头/三九饮冰 水,点滴在心头。成语:刻骨铭心。陈残云《山谷风烟》:“我 心里明白。寒天饮冷水,点点记心头。我才不上恶毒婆的 当。”

92、充耳不闻“充耳不闻”汉语词典解释是“塞住耳朵不听,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。”词典也有望文生义之嫌,“充耳”并不堵塞,也不充满耳道,它来自古代皇帝的皇冠,称为冕,它的形状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学生毕业帽,在古装剧中经常见到。冕的造型非常讲究,最

93、黄忠人老刀不老释义:黄忠:三国时蜀将,英勇善战,武艺超群,《三国演义》写他与魏将张邰交战,张邰笑他年老,不自量力,他说,我年老,手里的刀却不老。比喻年纪虽大,本领还在。例句:朱老星喷红了脸说:“别说老了,咱一辈子都是斗争过来,黄忠人老刀不老!”

94、太太“太太”现在多指对已婚妇女的尊称。 “太太”一词源自汉朝。在汉哀帝时,“太太”为尊称老一辈的王室夫人。到后来,汉室又称皇太后为皇太太后。“太太”的称谓,在汉代贵族妇女中逐渐推广起来。明代对“太太”的称谓限制较严。据《辞源》载,明胡应麟(1551-1602年)的《甲乙剩言·边道诗》中说,明时中丞

95、官房漏,官马瘦,官众堂屋鸡屎臭官,公有。房只住不修, 马只用不喂,公众堂屋无人扫。指公有的东西容易损伤,反 映一种自私的心理。类似的:官船漏,官马瘦,官养的老爹 不长肉。克非《春潮急》:“有道是,官房漏,官马瘦,官众的 堂屋鸡屎臭……你把几十户人拉在一起,人多心不齐,鹅卵 石挤掉皮,岂有兴旺之理?”

96、朽木不可雕也此语常用以比喻人没有出息,不堪造就,如扶不起来的阿斗。典出《论语·公冶长》:春秋时,孔子的学生宰予喜欢白天睡大觉。有一次,孔子发现后生气地说:“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,粪土一样的墙壁无法粉刷。对于宰予这样的学生,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责备了!” 宰予也够倒霉的,别人说他几句也就过去了,偏偏打瞌睡叫老师撞见了,落了个“青史留名”。

97、除夕“除夕”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,即春节前一天晚上,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,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。那么,除夕这一名称是怎么来的呢?据《吕氏春秋·季冬记》记载,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“疫疠之鬼”,这就是“除夕”节令的由来。最早提及“除夕”这一名称的,是西晋周处撰著的《风土记》等史籍。除是除旧布新。一年的最后一天叫“岁除”,那天晚上叫“除夕”。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,叫守岁。苏轼有《岁守》“儿童强不睡,相守夜欢哗”之诗句。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。除夕这一天,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千干净净,还要贴门神、对联、挂灯笼等,晚上吃饺子放鞭炮,供神灵,达到高潮。

98、忍痛割爱“忍痛割爱”现在指情愿将自己心爱之物或关系密切之人转让他人。体现此人高风亮节以大局为重。这里“割爱”是本词的中心。然而,它的原意并非心爱之物,也非关系密切之人,而是“贪欲”之可憎之事。它源自佛教。在佛教中,“爱”是贪欲的别名,“爱”位列“贪、嗔、痴”三毒之首。爱可生爱,也可生憎,爱的欲深,则憎怨也可能愈大。有“爱”便有“嗔”爱嗔相激,增长惑乱,生诸烦恼,因此,必欲割之而后快。《楞伽经》指出:“生老病死,忧悲苦恼,如是诸患,皆从爱起。”爱实为生死轮回中的“惑因”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八说:“断诸爱系,直趋涅槃。”《大般涅槃经疏》卷第五有“上为俗人不叹出家割爱难”,所以说,佛教所说的“割爱”是指弃绝红尘俗念,断念出家的意思。后演变成“忍痛割爱”之今义。

99、冬至吃饺子每年冬至这天,家家吃饺子,并流传着“冬至不吃饺子,冻掉耳朵”的说法。这种习俗,源自纪念医圣张仲景。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,爱民如子,常为百姓除疾医病。有一年,当地瘟疫流行,他在大门口垒起大锅,舍药救人,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。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时,正值寒冬季节,走到家乡白河岸边,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,耳朵都冻烂了。他心里非常难受,决心救治他们。张仲景仿照在长沙时的办法,让弟子们搭起医棚,架起大锅,在冬至那天向穷人舍药治伤。张仲景用的药名叫“祛寒娇耳汤”。其做法是用羊肉、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在锅里煮熬,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,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“娇耳”,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,每人两只“娇耳”,一碗药汤。人们吃下后,浑身发热,血液通畅,两耳变暖。吃了一段时间,病人冻烂的耳朵全好了。后来人们学着“娇耳”的样子,包成食物,也叫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。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之恩,至今,在冀、鲁、豫一带仍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说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