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有一句话能表达出你此刻的心情,无论是开心还是伤感的。
当前位置:九九语录网 经典语录内容页

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经典语录汇总

2023-02-10 18:24:57 经典语录 访问手机版

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经典语录汇总

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经典语录,下面是语录君网小编整理的经典语录大全。

小编前语:《苏东坡传》,国学大师林语堂笔下的一代文豪苏轼。整本书里,林语堂先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,那种充满无法抵达的无力感的仰望与倾慕。也许,我们最终也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,但努力接近的过程,就不负自己了。大学时期最喜欢的书,心仪已久,打算入手一本。以往时不时地会在淘宝上买书,多是那种无关紧要,随便浏览的书。这一次,因为钟爱,所以在乎。就好比学生时代买了一本很精致的笔记本,一直舍不得写,生怕字配不上本子。于是更新了手机上的“当当APP”,发现当当的广告宣传文案由之前的“敢做敢当当”变成了如今的“阅读丈量世界”。惊叹于其格局与定位的变更。

1.说他是火性并无不当,因为他的一生都是精力旺盛的,简单说来,他的气质,他的生活,就犹如跳动飞舞的火焰,不管到何处,都能给人生命温暖,但同时也会把东西毁灭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2.我不相信我们会从内心爱慕一个品格低劣无耻的作家,他的文字再富有才华,也终归无用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3.皇帝现在深悔对反对派的惩处。也许是命运对人的嘲弄吧,苏东坡刚刚安定下来,过个随从如意的隐居式的快乐生活,他又被冲激得要离开他安居之地,再度卷入政治的漩涡。蚂蚁爬上了一个磨盘,以为这块巨大的石头是稳如泰山的,哪知道又开始转动了。苏东坡总是得到历朝皇后的荫庇。在他受审时,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。现在又是英宗皇后拔擢他得势。甚至在他一生中较晚的岁月里,若不是神宗的皇后代摄政事,他就客死蛮荒了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4.诸葛亮的政治才干,也不过是按部就班,循序渐进,以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,此种做法决不适于像他这等急躁自信的财政经济的鬼才。——林语堂(张振玉译)《苏东坡传》

5.归根结底,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,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。出外旅行的人,极其所能,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诸天命,因为除此之外,别无他法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6.但对于很多人而言,不朽的盛名,即便可以得到,也无以搪饥寒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7.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,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,我笔皆可畅达之。我自谓人生之乐,未有过于此者也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8.但是真正的人生,其中总包含有一种无可避免的性质,只有最好的戏剧才庶乎近之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9.苏东坡去世后,另一个人,姓洪,接他的职位。他对自己的文采颇自期许,他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,他比苏东坡如何?老仆回答说:“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,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。”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10.所有的婚姻,都是缔构于天上,进行于地上,完成于离开圣坛之后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11.我们用他自己的话说,他过去生活的态度,一向是嫉恶如仇,遇有邪恶,则“如蝇在食,吐之乃已”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12.所以知道一个人,或是不知道一个人,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。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。归根结底,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,我们只能完全了解自己真正喜爱的人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13.神圣的目标向来是危险的。一旦目标神圣化,实行的手段必然日渐卑鄙。―林语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14.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,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15.中国的农民和生意人都落入王安石新政的陷阱里了。他们只有两条路走:一是遇歉年,忍饥挨饿;一是遇丰年,锒铛入狱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16.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。人若不能控制身心,便不能控制灵魂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17.苏东坡这个人物个性太复杂,方面太多,了解不易。因为他精通哲理,所以不能做道学家;同样,也因为他深究儒学,故也不能为醉汉。他对人生了解得太透彻,也对生活太珍惜,自然不愿把生活完全消耗于醇酒妇人之间。他是爱自然的诗人,对人生抱有一种健康的神秘看法。这个看法永远与深刻精确的了解自然密不可分。我相信,没有人与大自然、春夏秋冬、雨雪、山峦谷壑亲密相处,并接受大自然赐予人的健康治疗的力量后,而同时对大自然还会抱有一种歪曲偏颇的看法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18.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,才有福气!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,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。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,当地无医无药,他告诉朋友说:“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,予颇自庆幸。”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19.文人若不能独立思考,无批评的勇气,言论自由也终归无用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20.所有绘画都是一种哲学不自觉的反映。中国画不知不觉中表示出天人合一与生命运行的和谐,而人只不啻沧海之一粟,浮光泡影而已。由此观之,所谓中国的印象派绘画,不论是一竿修竹,一堆盘根,或深山烟雨,或江上雪景,都是爱好自然的表现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21.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,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22.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23.因为恨别人,是自己无能的表现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24.君子之交如淡水:水没有刺激的味道,但人永远不会对它生厌。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太表白的,真正的朋友彼此不需要通信,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深信不疑,谁也不需要通信。一年分别后,再度相遇,友情如故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25.晚辈高声朗读经典,老辈倚床而听,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,老辈认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。这样,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,因初学者读经典,自然有好多困难。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,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,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,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,仿佛搭上新箭,令儿子再射一样。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声使父亲相信他们猎取功名必然成功,父亲因而恢复了希望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26.他说,仙鹤立在沮洳之地看见有人走近,甚至仙鹤连一根羽毛还未曾动,已先有飞走之意,但是四周无人之时,仙鹤完全是一副悠闲轻松的神气。这就是苏东坡想表现的仙鹤内在的精神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27.苏东坡知道弟弟的忠言大有道理,倘若他的气质像子由那样恬淡沉静,他必然会乐于接受的。但是问题不是他如何想,而是他如何感,不是理性的问题,而是感性的问题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28.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,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,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谊信而不疑,谁也不需要写什么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29.苏东坡是大事聪明,小事糊涂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,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30.李白,一个文坛上的流星,再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,而自行燃烧消灭,正与雪莱,拜伦相似。杜甫则酷似弥尔顿,既是虔敬的哲人,又是仁厚的长者,学富而文工,以古朴之笔墨,写丰厚之情思。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31.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,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。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,当地无医无药,他告诉朋友说:“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,予颇自庆幸。”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32.苏东坡说:“古之君子不必仕,不必不仕。必仕则忘其身,必不仕则忘其君。”这是孟子对孔夫子参政态度的概要结语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33.所有的婚姻,任凭怎么安排,都是赌博,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34.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,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。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,当地无医无药,他告诉朋友说:“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,予颇自庆幸。”今日苏堤横卧湖上,此一小小仙岛投入水中的影子,构成了“三潭印月”,湖边垂柳成行,足以证明苏东坡在设计风景方面的奇才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35.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,是人间不可无一而难能有二的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36.“君不密则失臣,臣不密则失身。事君之时,当以事国为先,欲事其国,则必保其身。”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37.此处,高在山巅,天与地互相接触,风与云交互鼓荡,阴阳雌雄之气,获得会合凝聚,是以“巫山云雨”一词,至今还留为男女交欢之称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38.苏东坡是诗人,能见到、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。他在札记里写道:“东坡居士酒醉饭饱,倚于几上,白云左绕,青江右回,重门洞开,林峦岔入。当是时,若有思而无所思,以受万物之备。惭愧,惭愧。”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39.吾上可陪玉皇大帝,下可陪卑田院乞儿。——苏轼《苏东坡传》

40.他也喜爱官宦的荣耀。可是每当他混迹人群之中而无人认识他时,他却最为快乐。《苏东坡传》

41.在任何政治斗争中,正人君子必败,而小人必占上风,因为正人君子为道义而争,而小人则为权力而争,结果双方必各得其所,好人去位,坏人得权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42.倘若哲学有何用处,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43.人生如梦,一出戏演得如何,只有在幕落之时才可以下断语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44.第一条是,一个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:那就是要多说话,但内容必须空洞。高明的官员永远不说出什么,但只要否认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45.自然本身,是精神,是活泼泼的,而画家应当在画里把握万物此种无以名之的内在精神。所以画家在画秋天的树林时,不应当以描绘树叶丰富的颜色为目的,而是要捕捉那不可见的“秋意”或“秋思”,换句话说,要使人觉得要披上一件夹大衣出去吸那干爽清凉的空气,似乎在大自然季节的蜕变中,看得出渐渐阴盛阳衰了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46.古之文人学者,因为没有民权的保障,在措辞造句上,便发明出一种极其微妙难以捉摸的表现法,而阅读的学者也养成一种习惯乐于于字里行间之中寻求含义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47.我总以为,不管何处,只要人道精神在,宗教即可再兴。人道精神一死,宗教也随之腐烂了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48.可是,别人所不能了解的是苏东坡会因事发怒,但是他却不会恨人。他恨邪恶之事,对身为邪恶之人,他并不记挂心中。只是不喜爱此人而已。因为恨别人,是自己无能的表现,所以,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,因而也从不恨人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49.我简直不由得要说苏东坡是火命,因为他一生不是治水,就是救旱,不管身在何处,不是忧愁全城镇的用水,就是担心运河和水井的开凿。说他是火性并无不当,因为他一生都是精力旺盛的,简单说来,他的气质,他的生活,就犹如跳动飞舞的火焰,不管到何处,都是能给人生命温暖,但同时也会把东西毁灭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50.艺术的中心问题,不论古今中外,完全相同。印象主义,简言之,就是对照相般的精确的反叛,而主张将艺术家主观印象表达出来,做为艺术上的新目标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51.苏东坡若回到民间,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。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,只能算是半个海豹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52.“处贫溅易,处富贵难。安劳苦易,安闲散难。忍痛易,忍痒难。人能安闲散,耐富贵,忍痒,真有道之士也。”每一个革命在未得势之前,能表现出最大的力量与团结;但在既已得势,既已清除反对力量之后,则开始由内部的纷争而分裂,终至崩溃。在力图推翻别人时,人性中的精华发挥作用;在企图控制别人时,则人性中之糟粕发挥作用。“天下之理,戒然后有慧,盖慧性圆通,必从戒谨中入。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也。”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53.谈论到苏东坡,我们就不能避免“气”这个字。因为每个文学批评家综括苏东坡的个性,必用孟子所说的这个“气”字。“气”本是普通字,是空气,是气体,是大气,是精神,是力量,是运动,是闷在心里的恼怒。在《孟子》

54.苏东坡已死,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。但是他留给我们的,是他那心灵的喜悦,是他那思想的快乐,这才是万古不朽的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55.不饮胡为醉兀兀?此心已逐归鞍发。归人犹自念庭帏,今我何以蔚寂寞?登高回首坡陇隔,惟见乌帽出复没。苦寒念尔衣裘薄,独骑瘦马踏残月。路人行歌居人乐,僮仆怪我苦凄恻。亦知人生要有别,但恐岁月去飘忽。寒灯相对记畴昔,夜雨何时听萧瑟。君知此意不可忘,慎勿苦爱高官职。我没有喝酒,可怎么这样昏昏沉沉?哦,是了,是因我的心,我的心早已回到家中。归去的人尚且念念不忘老父;我一个离家的人,又怎么去缓解我的寂寞之情呢?登向高处与再看一眼你的身影,只见你的乌帽在山路间时隐时现。天冷了,弟弟啊,衣服如此单薄你可否抵挡住那刺骨寒冷。一人,一马,一残月,渐渐远去。路上的行人大多且歌且行,唯独我一人满目愁容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56.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。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,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,与生命俱来,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。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:“浩然之气、不依形而立,不恃力而行,不待生而存,不随死而亡矣,故在天为星辰,在地为河狱,幽则为鬼神,而明则复为人。此理之常,无足怪者。”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57.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,这种力量形成的人的事业人品,与生而俱来,由生活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58.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别人的性命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59.跟着他朗朗笑声的歌,我们也听到怒吼和叹息;在鹭鸶的鸣声之外,我们又听见监狱中的呻吟声;在水车上潺缓的水声之外,我们又听到农村老妪的悲叹声;湖滨楼头的庆祝喧哗声里,我们也听到稀疏灰发人绝望的幽怨声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60.改革与抗议之声,此起彼落调查与审讯之事,层出不穷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61.艺术上所有的问题,都是节奏的问题,不管是绘画、雕刻、音乐,只要美是运动,每种艺术形式就有隐含的节奏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62.在苏东坡的看法上,感官的生活与精神的生活,是一而二,二而一的,在人生的诗歌与哲学的看法上,是并行而不悖的。因为他爱诗歌,他对人生热爱之强使他不能苦修做和尚;又由于他爱哲学,他的智慧之高,使他不会沉溺而不能自拔。他之不能忘情于女人、诗歌、猪肉、酒,正如他之不能忘情于绿水青山,同时,他的慧根之深,使他不会染上浅薄尖刻、纨绔子弟的习气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63.归根结底,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,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64.苏东坡去世后,另一个人,姓洪,接他的职位。他对自己的文采颇自期许,他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,他比苏东坡如何?老仆回答说:“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,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。”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。人若不能控制身心,便不能控制灵魂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65.所谓解脱一事,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,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,听其支配而已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66.纵然如此危险,人还是照旧走三峡,或为名,或为利,而不惜冒生命之险,就像现在苏家一样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67.偶尔他们的船驶过一个孤立的茅屋,只见那茅屋高高在上侧身而立,背负青天,有时看见樵夫砍柴。看那茅屋孤零零立在那里,足可证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贫无疑,小屋顶仅仅盖着木板,并无瓦片覆盖。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,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得那么悠然自在,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,于是自己盘算,为了功名利禄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铐镣的夹锁,是否值得?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68.诚然,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,但是,倘若佛教思想若是正确,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,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,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,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!所以,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,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,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,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,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。所谓解脱一事,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,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,听其支配而已。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,他就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69.子由沉稳、实际、拘谨、寡言;而东坡轻快、开阔、好辩、天真、不顾后果。在朋友同僚的心目中,子由为人可靠,而东坡之直言无隐,玩笑戏谑,则使人害怕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70.西湖的诗情画意,非苏东坡的诗不足以极其妙;苏东坡的诗意,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尽其才。……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濛雨亦奇。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71.社会,文化,学问,读历史的教训,外在的本分变化,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72.不管在什么情况之下,幸福都是一种秘密。但是凭苏东坡的作品而研究其内在的本性,借此以窥探他那幸福的秘密,便不是难事了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73.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,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74.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,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淹没,甚至历久而弥新,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“真纯”,就犹如宝石不怕试验,真金不怕火炼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75.东坡,一生闪耀,一生流离。《苏东坡传》

76.女人的魅力全在她的娇弱无依无靠,她的芳容憔悴,她那沉默无言的泪珠儿,她那睡昏昏的情思,她的长宵不寐,她的肝肠寸断,她的茶饭不思,她的精神不振,以及一切身心两方面的楚楚可怜——这一切,和穷苦一样,都显得有诗意美感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77.中国有一句谚语,就是说一个人如何,要“盖棺论定”。人生如梦,一出戏演得如何,只有在幕落之时才可以下断语。不过有这种区别——人生是如同戏剧,但是在人生的戏剧里,最富有智慧与最精明的伶人,对于下一幕的大事如何,也是茫然无知。但是真正的人生,其中总包含有一种无可避免的性质,只有最好的戏剧才庶乎近之。《苏东坡传》

78.从佛教的否定人生,儒家的正视人生,道家的简化人生,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79.他之写作,除去自得其乐外,别无理由,而今日吾人读其诗文,别无理由,只因为他写得那么美,那么遒健朴茂,那么字字自真纯的心肺间流出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80.西湖的诗情画意,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;苏东坡的诗思,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。一个城市,能得诗人发现其生活上复杂的地方性,并不容易;而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如此地的精粹、气象、美丽,也颇不简单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81.过得快乐,无所畏惧,像一阵清风度过一生,不无缘故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82.苏洵决定采取史家的严格写法,史家不应当文过饰非,即使为自己的先人立传,亦当如此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83.这就是中国凭常识形成的宗教,这种看法就使中国古籍上有¨尽人事,听天命¨的说法。在知道了中国人所有的愚蠢行为之后,这种谚语又让我重新相信中国人毕竟是伟大的思想家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84.今日苏堤横卧湖上,此一小小仙岛投入水中的影子,构成了“三潭印月”,湖边垂柳成行,足以证明苏东坡在设计风景方面的奇才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85.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。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,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,谁也不须要写什么。一年分别后,再度相遇,友情如故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86.他现在向前行进,无忧无惧,心中一片安温宁静。在过去的日子里,不管遇到何等问题,何等情形,他都以真诚勇敢之态度相向;他愿把一切付诸天命。《苏东坡传》

87.里,“气”是哲学的概念,类似柏格森所说的“生气勃勃”,是人格上的“元气”。使伟人和匹夫显然不同的,往往是精力元气上的差异。在孟子的哲学上,“气”是伟大的道德动力,更简单说,就是人求善、求正义的高贵精神,这种精神,人人皆有,是与生俱来的。人在世上生活下去,这个“气”可因得其陶冶营养而增长强大,亦可因消减而衰弱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88.苏东坡对御史的弹劾不屑于置理,连修表自辩也不肯,任凭官员调查,自己携眷径赴杭州上任去了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89.苏堤和西湖之与杭州,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双眸。我常想,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——没有苏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岛,一画龙点睛增其神韵,那西湖该望之如何?几百年来的中国游客,春季到来之时,向西湖蜂拥而至,度蜜月者,在湖上泛舟垂钓,或在垂杨之下的堤上散步,以消磨时光。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东岸上的柳浪闻莺;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岛上,由苏东坡兴建的,叫“三潭印月”。的确是,湖的四周没一个角落不使游客觉得美丽出奇而感到荡气回肠的,晴天也好,在雨中也好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90.出外旅行的人,极其所能,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诸天命,因为除此之外,别无他法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91.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,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92.而苏东坡则说只有高雅不俗之士才会欣赏老人质朴自然之美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93.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94.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,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,因而他从不恨人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95.他恨邪恶之事,对身为邪恶之人,他并不记挂于心中,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,因为恨别人,是自己无能的表现,苏东坡并非不才之人,因而他从不恨人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96.“你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”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97.我想苏夫人的这种智慧是自“君子之交淡如水”得来的——水没有刺激的味道,但是人永远不会对之生厌。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,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,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,谁也不需要什么。一年分别后,再度相遇,友情如故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98.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,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,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。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99.几天之后,苏东坡收到驸马王诜寄来的一封信,信里说:“吾日夕购子书不厌,近又以三缣博得两纸字。有近画当稍以遗我,勿多费我绢也。”——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

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介绍:

《苏东坡传》,作者林语堂。书中讲述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,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,是散文作家,是新派的画家,是伟大的书法家,是酿酒的实验者,是工程师,是假道学的反对派,是瑜伽术的修炼者,是佛教徒,是士大夫,是皇帝的秘书,是饮酒成性者,是心肠慈悲的法官,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,是月下的漫步者,是诗人,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。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……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、变化感和幽默感,智能优异,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——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尔雅。

知道一个人,或不知道一个人,与他是否为同代人,没有关系。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。归根结底,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,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。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,因为我了解他。我了解他,是因为我喜欢他。

以上是关于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经典语录的经典语录内容,由语录君网搜集整理分享。